臺東縣第四期(113-116年)綜合發展實施方案以「創造宜居、移居之環境」為發展核心價值,並以「推動慢經濟,綻放臺東藍」作為發展願景,提出「慢經濟臺東」、「慢生活臺東」、「快接軌臺東」、「快效率臺東」、「漫文化臺東」、「漫人情臺東」六大目標。
一、慢經濟臺東-發展自然真實的經濟模式
(一) 農漁業:擴大友善耕作及有機農業面積、促進農業永續經營;強化產業六級化發展,建構區域型事業體;開創農業轉型新局,發展農村觀光慢體驗;推動農村地方再生,落實社區參與模式;穩定產銷機制及強化行銷推廣,擴大農產競爭力;善用海洋資源,引導漁業永續發展。
(二) 觀光產業:打造以慢經濟為主之觀光發展模式;發展運動觀光,結合優美自然環境;發展深度旅遊路線,結合自然保育;既有空間整體活化,強化觀光發展;觀光品質提升,強化行銷推廣;營造國際觀光化環境,提升接待軟實力;帶動觀光加值發展,構築新型態產業鏈。
(三) 其他產業:扶植重點產業發展,提升一站式服務效率;強化青年事務,輔導創業技術支援;重點人才培植,協助青年返鄉及移居;招商環境改善,活絡商業機能。
二、慢生活臺東-營造優美的城鄉生活環境
(一) 基礎建設:公共設施服務水準提升;打造全齡友善優質空間; 推廣綠色運具及環境,塑造永續城市。
(二) 環境保護:環境保育推動,維護自然城鄉環境;化解垃圾危機,共創環境雙贏局面;鼓勵綠色能源產業開發應用;淨零永續城市打造,邁向2050淨零排放。
(三) 災害防救:加強災害預警應變效能,擴增救災及各專責人力,降低環境脆弱度衝擊並提升災後回復力,提升民眾災害危機意識。
(四) 治安維護:提升辦公廳舍安全性、汰換及購置警用車輛設備,優化工作環境及津貼,提升執法人才效力。
三、快接軌臺東-發展致力多元應用的智慧城市
(一) 發展高效能的綠色農業。
(二) 數位教學系統建置,提升偏鄉及遠端教育資源。
(三) 普及5G寬頻網路及推動數位化公共服務。
(四) 協助產業數位化轉型。
(五) 推動5G智慧遠距醫療及行動急診室,縮減城鄉醫療差距。
(六) 強化山域、水域、陸域災害整備能力。
四、快效率臺東-建構全面完善的社福系統
(一) 醫療公衛:優化衛生所軟硬體,提升醫療品質;強化醫療服務量能,改善偏鄉醫療資源;加強預防醫學觀念及制度建立,提升零歲平均餘命。
(二) 教育發展:充實學習環境,提升基礎學力,深化品格教育,發展特色創新的教育課程,激發學習渴望與創新能力,降低就學中輟率;推動環境教育及落實自然保育;拓展技職訓練,協助人才接軌國際。
(三) 社會福利:打造友善育兒環境,減輕爸媽負擔;建置綿密多元照顧網路,完善樂齡環境;強化弱勢族群之生活照護體系。
五、漫文化臺東-型塑大臺東藝術文化園區
(一) 結合特色山海地景,強化藝文素養在地扎根。
(二) 形塑多元藝文場域,活化藝文產業鏈。
(三) 結合優美自然環境,發揚特色身心靈產業。
六、漫人情臺東-打造南島文化首都
(一) 研擬原民土地合宜規劃,鼓勵族人參與公共服務。
(二) 推廣原住民族傳統藝文,讓原民文化傳承持續在地扎根。
(三) 強化南島文化品牌,促進原住民族文創產業加值與競爭力。
(四) 提升原民就業人才,減少數位落差。
(五) 提高基礎教育涵蓋率及扶植優秀人才。
(六) 強化社區長照及健康量能,延緩部落高齡者老化。
|